8月24日,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将远赴欧洲,参加在意大利城市米兰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内蒙古主题活动日”专场演出活动及匈牙利夏季音乐节。这已经不是该剧首次走出国门,自2013年7月首演至今该剧已经演出448场,其中2013、2014两年在美国布兰森市白宫剧院驻场商演426场,收获来自美国各界的赞誉。
组建三年文艺精品不断 屡获大奖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家国有文艺企业,于2013年3月在原呼和浩特市属晋剧团、民间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的基础上批准组建成立。建团三年来,创排并演出了影响深远的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舞蹈《戈壁沙丘》、廉政题材晋剧《一钱太守》《巡城记》《万家灯火》《谢瑶环》等10余部晋剧、二人台和歌舞剧精品剧目。
并且各种剧目屡获大奖,《马可·波罗传奇》荣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节剧目“金奖”,获得自治区奖励扶持资金1000万元,“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扶持资金350万元;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荣获两项“文华奖”;舞蹈《戈壁沙丘》,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大型民族舞剧《马可·波罗传奇》、二人台艺术研究院的二人台现代戏《万家灯火》入选了财政部“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项目”。二人台艺术研究院入选“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地方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入选单位。
可以说,呼和浩特民族演绎集团成立三年来,文艺精品不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为首府文艺产业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
原呼和浩特市属晋剧团、民间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这3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在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演出任务,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为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文艺事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冲击,落后的演出经营形式与群众多元的、日渐提升的文化需求逐渐脱节,资源分散、组织松散、人才流失、思想保守、缺乏创新、设备老化等旧体制产生的诸多弊端,导致各个院团固步自封,互不为谋,市场竞争力不强,生存发展状况堪忧。
为了激发活力,新组建的民族演绎集团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以岗论薪,岗变薪变,实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奖励补贴倾向一线演职员,鼓励多演多得;设立“梅花绽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艺术创作和培养年轻演员;通过组织开展“周末大舞台青年演员专场汇报演出”等形式培养新人;以老带新,重视人才剧目的梯队化建设……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推出,使得集团内部重新焕发活力,演职人员干劲十足,集团成立初年就创排了包括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在内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大戏好戏。
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突破,不仅完善了文艺院团改革的基本框架,还相继推出了一大批舞台艺术精品,实现了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和群众受益的“双赢”,成为首府乃至全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
文化惠民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首府市民感受最深的就是身边的公益性文艺演出越来越多了,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了。以前市民缺少休闲娱乐方式,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然而现在无论是家门口的小剧场,还是市中心的大剧院,种类多样的惠民文艺演出日益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这正是得益于呼和浩特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定位,加大对公益演出补贴力度,鼓励和支持民族演绎集团开展公益性文化演出。
三年里,作为呼和浩特唯一国有文艺院团,呼和浩特民族演绎集团累计开展惠民演出733场,其他双拥、宣传、慰问等演出276场,商业演出565场,演出总场次达1574场,公益演出占到总演出的65%。并且一批优秀作品通过“周末大舞台”、“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形式走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群众认可度大幅提升,文艺的社会价值得以发挥,使基层群众也享受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