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66岁的彭震海早早地离开家,甚至没顾上吃一口老伴儿做的晚饭——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的他,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去石家庄市人民会堂“赴个约”。
3天前,第十届河北省戏剧节开幕,彭震海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让他激动的消息:中国评剧院携大型原创评剧《母亲》将来石家庄演出。“听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巡演,石家庄是第一站,这可不能错过。”彭震海说,自己喜欢评剧已经40多年,对他而言,看这样高水平的评剧就像过年一样开心。
《母亲》是当晚7点半开演,不到6点,彭震海已经坐在了剧场里。与此同时,后台化装间里,女主角王平已经化好装,在演出前安静地闭目养神。王平是白派评剧表演艺术家刘萍的弟子,现在是中国评剧院的中坚力量,说起这次演出,王平说:“刚拿到剧本的时候翻看了一遍,立刻被剧本中的故事感动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母亲》剧本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母亲的原型邓玉芬是京郊密云的一名普通山村妇女,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民族大义,邓玉芬送5个儿子和丈夫参军,支持八路军与日军斗争,最后均为国捐躯。邓玉芬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千万英雄母亲的代表。
“民国二十六年,华北起狼烟,小小的日本儿来到咱这边,搅闹我中原。”《母亲》编剧刘锦云说,自己儿时听到的歌谣至今记忆犹新。刘锦云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得知邓玉芬的感人事迹后,刘锦云心中很难平静,有了创作这部作品的想法。“虽然是体现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旋律作品,但在展现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战争场面,而是更多采用人物情感来展现。”刘锦云说。
演出开场,“母亲”便以年老姿态登台,全剧中,作为一个讲述者,她为观众娓娓道来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如何成亲,如何将孩子、丈夫一一送上战场……王平表示,自己以前扮演的角色多是俏皮、泼辣的形象,此次扮演这样一个英雄母亲,心中充满敬意的同时,也对她的表演提出了很高要求。王平说,这部戏排演的日子里,自己一直在调动情绪、充满激情,“每次演出,依然还是会被邓玉芬的精神打动。”正是有这样入戏的表演,王平饰演的英雄母亲形象让彭震海等观众的眼角一次次湿润。
这部戏酝酿了一年之久,如何让故事更鲜活和感人,导演张曼君下了很大功夫。“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的内心应该是很痛苦,很悲壮的。”张曼君说,为了表现母亲这一角色的情感,既要悲壮又不失伤感,既要让人物内心平静淡然又要让观众深受触动,“选择倒叙加插叙的叙述方式,演员在台上塑造人物的时候无泪,却让观众更为这个角色动容。”
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介绍,为了更好地体现《母亲》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剧中还加入了当年的民歌作品和历史元素:贯穿全场的一曲《望儿归》,不仅烘托了气氛,更唱出了母亲的心声;舞台上一个高达9米的山影,通过多媒体手段变换位置,让观众感受到幕间的震撼。
侯红表示,中国评剧院成立至今走过了60个年头,一直秉持“一棵菜”的剧院精神。老、中、青演员就像一棵紧紧包裹着的蔬菜团结一致,同时中国评剧院非常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工作。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也让侯红深受鼓舞,她表示,中国评剧院将坚持“演现代戏为主”的建院方针,今后还会有更多精品现代评剧作品问世。
在石家庄的演出结束后,《母亲》还在天津大剧院、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中国评剧大剧院、山西大剧院巡演,让英雄的母亲形象和感人故事在更多观众心中留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