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众筹已成为各个领域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圈也不例外。然而,目前在艺术领域出现的众筹项目金额通常较大,也多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艺术家。与主流艺术类众筹网站不同,美国众筹网站patreon另辟蹊径,它通过为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吸引粉丝赞助,且赞助门槛较低,从而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造血。
为艺术家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2013年5月,艺术家杰克·康特与技术研发工程师sam yam在美国旧金山创立了众筹网站patreon。在这里,用户可以为自己支持的艺术家支付一定金额的赞助费,帮助他们完成艺术创作,patreon从中收取5%的费用。
海外众筹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向大众普及了众筹的概念和运作模式。以著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为例,在该网站上,人们发起项目后,会设置一个截止日期,如果项目过期,无论是否筹集到足够资金,该项目都会失效。
与kickstarter等众筹平台不同的是,patreon上的项目不是一次性发起的,其出发点是为艺术家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只要有作品上传就可以向人们“索要”赞助费用。因此,patreon的作用不只是众筹那么简单,它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为艺术家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这也正是康特创立patreon的初衷。
康特认为,虽然当代艺术家可以靠出售作品获得一定收入,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家面临着商业模式的转型以及盗版问题,仅依靠作品发行来赚取收入已经有些过时。对此,他的凯发k8一触即发的解决方案是:让艺术家回归到十八九世纪的状态——依靠外来赞助发展并获取收益。而实现这个想法的手段就是众筹。
有专家表示,广义的“艺术众筹”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投资人对画家作品的定制行为,如伦勃朗的著名作品《夜巡》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该作品由多位赞助人集资定制而成。而狭义的“众筹”可以追溯至21世纪以后的互联网时代,这一募集资金方式为独立艺术领域所广泛采纳。康特的实践可以说是广义与狭义众筹的结合。康特希望通过互联网思维重现米开朗琪罗与达·芬奇时代的艺术家生存模式。“事实上,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是在赞助的基础上完成创作的。也就是说,这些雕塑或肖像都有相应的原型人物,而这些被记录者则会给艺术家付费以为他们作画或塑像等。”康特说。
小额赞助聚沙成塔
打开patreon的页面,看到的不是其他众筹平台给推荐的各种项目,而是每个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展示。每位艺术家会为自己上传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描述个人信息与作品情况,然后介绍资金的用途以及支持者能获得怎样的回报。
在资金赞助的门槛上,patreon只需要1美元,艺术家可以自由设置其他的金额档位,如3美元、10美元等。因此,不同于kickstarter上动辄几十万美元的融资运动,patreon的众筹方式就如其名称的含义一样:小额赞助人。
虽然patreon的每一笔资金赞助都与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上的项目相距甚远,但不可忽视这些艺术家“粉丝”的力量。截至2014年底,patreon已汇聚了超过12.5万位小额赞助人,据透露,这些小额赞助人每月为艺术家们提供的支持款项达100多万美元。
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在其著作《技术元素》中这样写道:“小众艺术家难以从市场获益,反而加剧了竞争和无休止的降价压力。艺术家逃离市场的一个办法,是找到1000名铁杆粉丝,无论艺术家创造出什么作品,这1000名铁杆粉丝都愿意付费购买,艺术家由此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patreon的模式可以说是对“粉丝经济”的成功实践。以一位网络漫画家为例,通过patreon的项目融资,他已收获逾10万美元。
2013年8月,patreon获得了210万美元融资。2014年6月,该公司获得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今年3月,patreon与另一家艺术类众筹网站 subbable合并,并计划采用亚马逊支付平台,力图为更多艺术家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