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托克托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中有创新-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来源: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 2016-12-30 00:00:00  
字体:[ | | ] 分享到:
    在托克托县这片古老土地上,原始的黄河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碰撞交流,加上特色鲜明的晋商文化,相融共生。2400多年的人文积淀,使云中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厚,且弥足珍贵。

历年来,托克托县政府对这些民间艺术瑰宝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拨出专款由专人对历史遗存多次进行采录整理,制作成完整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存档,使其得以传承并保留了其原生态的韵味。同时积极申报,现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4项:分别是双墙秧歌、托克托传说故事、寿阳鼓、托县面塑;列入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5项:分别是托克托民间曲艺、托克托九曲黄河阵、托县剪纸、托克托社火、托克托吹歌等。


双墙秧歌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分为文秧歌和武秧歌,是托县地区土生土长并以其诞生地“双墙村”命名的民间舞蹈节目。表演形式有“过街”演出和“打场子”演出,文秧歌有《海蚌戏渔翁》《拉花踢鼓》《货郎》《划旱船》等50多个节目;武秧歌有《醉打蒋门神》《打焦赞》等20多个节目。最兴盛时,有节目百余个,唱段数百首。双墙秧歌曲调以蒙古曲儿、山曲儿乃至码头调为基础,汲取了晋、陕、冀等地的民间艺术营养,其节目可取材于戏剧,也可取材于生活,表演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双墙秧歌作为托克托社火的重要节目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使民间传统的社火节目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有些节目,则走出社火圈子,登上戏剧舞台,其表演则借鉴传统戏曲的艺术精华,是戏曲艺术社火舞蹈化,也是社火舞蹈的戏剧化。


双墙秧歌作为托克托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呼和浩特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两级保护项目。2015年,由托县乌兰牧骑编排的双墙文秧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社火队伍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其中《竹马·老汗王进京》剧目荣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金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