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何时打破“唯票房论”-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来源: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 2015-09-21 00:00:00  
字体:[ | | ] 分享到:

 


   根据艺恩实时票房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15时,《捉妖记》上映59天,累计票房24.2671亿元,超过上映47日的《速度与激情7》的24.2655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新冠军。

 

   在此之前,《捉妖记》被业内人士质疑“买票房”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针对影评人提出的午夜场满上座率、《捉妖记》发行方安乐影业旗下院线同一银幕每隔15分钟便排片等质疑,安乐影业方面回应称满上座率为包场公益放映,而15分钟一场则是旗下院线的排片错误。

 

   9月11日,《捉妖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8月28日至9月11日期间,《捉妖记》公益放映票房为4042万元。笔者梳理后发现,这15天内,《捉妖记》的“公益票房”平均每天达到了269.5万元,尤其在后几日,该数据几乎占到了《捉妖记》当日票房的100%。

 

   针对有人质疑其最近两周4000万元的公益票房,完全是片方为了成为票房第一而“买票房”的问题,安乐影业回应称,关于公益放映等事件,其已经在《捉妖记》官方微博有过回应,不再多做回应。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捉妖记》的高票房说明国产电影的市场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捉妖记》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内上映,且延长了不短的档期,其纪录仍然存在一定的水分。“国产电影更应注意的是影片质量如何能不断上升,而非如何靠非常规手段赢取票房。”

 

   《捉妖记》包场内无人观看

 

   实际上,早在8月25日,即安乐影业回应《捉妖记》开始公益包场放映的前3天,便已经有网友及影评人质疑安乐影业存在通过旗下院线刷、买票房的行为。

 

   随后,微博上有加“v”影评人对《捉妖记》提出“票房造假”的质疑,并附上截图说明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对《捉妖记》进行了大规模的排片,时间多为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超过了100%。而长度超过120分钟的《捉妖记》,在同一影厅甚至还出现了每隔15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

 

   对于质疑,《捉妖记》官方微博在8月30日夜间发出官方声明作为解释。声明中显示,安乐电影公司的确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进行包场,但目的是进行公益放映,给特定的观众群体进行免费观影。至于凌晨场次以及不到半小时就轮排的情况,则是因为总部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了问题。安乐影业表示,之后会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总部的放映规定,也欢迎观众监督。

 

   在安乐影业做出回应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针对《捉妖记》的公益放映做了专题报道。央视记者到《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进行了实地探访,却发现在早、中、晚随机探访的3个场次中,现场都没有任何观众。但安乐影业总裁张晗在回应央视的采访中表示,这些无人观看的公益场次票房也将计入总票房之中。

 

   电影行业分析师陈斌称,自8月底以来,安乐影业下属的多家影院,屡屡通过全天超过100万元甚至200万元的票房进入全国院线票房单日百强榜,而其中部分影院主要的票房来源为《捉妖记》。“以公司旗下的杭州百老汇影城为例,在8月28日至30日的3天中,《捉妖记》每天的票房贡献度都在85%以上,平均票价在100元以上,场均人次却都在172人以上,甚至上座率都没有低于108%。”他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师说:“其实《捉妖记》在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之后,业内对于该片都是赞赏有加的。但是发行方后来的一些行为的确有点过分,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微博上一名影评人亦评论:“冠军来之不易,但要取之有道。”

 

   某影视咨询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对于一些人采取的偷、买票房等行为,我们并不赞成。但是总体来看,《捉妖记》市场基数足够大,至于其最后冲刺阶段的买票房事件,放大来看意义并不大。”

 

   监管缺失致票房乱象屡禁不止

 

   实际上,《捉妖记》被曝出买票房并非个案,国内院线在票房上的不规范现象存在已久,尤其三、四线城市更是屡屡被曝出偷漏票房等问题——近两年,不时有网友在微博以及影视论坛上发帖吐槽观影时电影票被院线通过手写等手段偷挪票房。

 

   而业界对于偷票房乱象也逐渐忍无可忍。8月28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就在微博贴出两张一早一晚的电影票房的截图,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疑暗指由华谊出品的电影《三城记》票房被偷。

 

   易观国际分析师郝茜表示,尽管现在院线都装有相关主管部门核准的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但是由于受到利益诱惑,一些影院仍然会选择铤而走险。

 

   “现在影院的投资成本并不低,一般收回成本需要七八年时间。而院线通过偷漏票房,或者通过不同分账比例的影片挪票房,可以少交税、基金或是少给片方分钱。”郝茜说。

 

   而随着网络售票在院线的普及,一些影院偷漏票房手段也发展得五花八门。比如某院线曾在售票时售出自己分账比例较高的电影票,而后手写改为其他电影来逃分账。另有部分院线则销售爆米花“捆绑套餐”,将饮料、爆米花与电影票打包出售,将电影票设定为最低定价而独吞差价利润。

 

   上述不愿具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偷漏买票房并不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只是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及传播,才使得这些院线的“小伎俩”逐渐被业内外所知。整体来看,目前随着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规范,偷漏票房等问题其实已相对前些年减少了。

 

   近年来,监管部门亦加大了处罚力度。今年初,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公告,通报了今年1月10家影院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等违规行为。据报道,由此前的案例可以看到,违规影院会收到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罚单,以及4至6个月的停片处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也将取消违规影院当年先征后返以及其他各项资助和奖励资格。

 

   “虽然主管部门针对偷漏挪票房逐渐加大了处罚力度,但是其违规成本仍然较低。并且中国有数千家电影院,监管并不容易。另外买票房虽然也存在于不少电影中,但是这一行为却并不违法,只能说买票房现象不太光彩。”郝茜说。

 

 

 

   快  评

 

   “唯票房论”可以休矣

   卫  昕

 

   《捉妖记》以屡破票房纪录的姿态成为国产电影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业内,还是广大观众,都对于这部影片给予了赞赏和呵护。这部制作精良、具有开拓精神的优质国产片获得高票房原本当之无愧。但在“夺冠”之路上,以“公益”之名刷票房,却成为《捉妖记》画蛇添足的败笔。这一行为背后,其实暴露出国内电影界对票房神话的扭曲崇拜。

 

   经历了上世纪末国产电影的票房滑坡、电影院门可罗雀乃至破产转行的苦日子,近1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票房,让电影人有了一种“翻身做主”的自豪感。在全球票房增速第一的背后,以票房论英雄的观念,也让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进入误区,票房神话刺激了某些不规范运作。如导演被票房绑架,电影成功了,导演却“失败”了;如偷票房事件频频发生,网络水军成为职业;再如某些影片为追求高票房,把2d转制为伪3d……

 

   在成熟的电影市场,更科学的统计数据不是票房,而是观影人次。在“唯票房论”思想指导下,电影创作者是在为谁创作?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电影类型和审美却越来越单一和僵化,具有开创性的作品越来越少。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赚快钱”的跟风之作,而对《黄金时代》、《刺客聂隐娘》等原创作品的接受度、容忍度却越来越低。

 

   电影界也到了转变“唯票房论”观念的时候。国产电影迅速崛起,但票房神话不应成为电影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丰富的类型、精良的制作、旺盛的原创力,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精气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