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来源: 中国旅游报  发布日期: 2019-12-23 00:00:00  
字体:[ | | ] 分享到:
  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基石之一,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基本制度保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旅游在功能、角色、定位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并面临着挑战,如何走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旅游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如何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提高旅游供给能力,用生态旅游产品给远方客人更多理由留下来,是近年来各地在旅游业发展中着重思考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与此前已经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一起,初步完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将一幅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清晰地展现出来,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引领,为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制度支撑。
  转型升级 获得生态红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了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已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动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地指导下,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旅游业恰恰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旅游,既壮大特色产业,又惠及当地百姓,增强大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信心。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以生态康养旅游为载体释放生态红利。
  我曾经做过四川广元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咨询工作,有最直接的感受。广元是巴蜀文化输出的北大门,人文历史厚重,旅游资源富集,南北气候兼具,生态环境优良,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生态特征突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元最大的优势。自2008年以来,广元在灾后重建中将“低碳发展”作为指导理念,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的发展定位。2016年12月,广元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广元以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为载体,整合资源要素,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和生态项目,着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5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9%、25.4%。
  水生态建设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增强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推行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景象,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建设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涌现,为更多城市“因水而兴”创造了条件。
  例如,江苏省徐州市立足“显山露水、为民造绿、让绿于民”的思想,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变废为宝,将采煤塌陷区打造成现代生态湖。贡湖湾水资源保护工程使得该地区形成集水保护展示、湿地景观、太湖风光、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自然景观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些论断足以表明,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水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生态、旅游天生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旅游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最有条件做大做强的产业。旅游业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自身也必须来一场“绿色革命”,走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道路。
  认真剖析 掀起绿色革命
  要开展好这场“绿色革命”,就需要认真剖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生态文明的内涵。从经济学角度讲,“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别代表了两种资产,即生态资产和货币资产。人们对于“两座山”关系的认知,从效用来讲,存在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初期阶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地方甚至为了金山银山而破坏绿水青山,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去过多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此时,在人们的心目中的效用评价是生态资产的价值小于货币资产的价值。
  第二种情况,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被动地治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但并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人们对于绿水青山有着强烈的诉求,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时生态资产的效用大于货币资产的价值。
  第三种情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表明人们既需要生态资产也需要人造资产,生态资产的效用和货币资产的效用价值同样重要,不能相互替代。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四种情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生态资产可以转换为货币资产,不表示生态资产的效用价值等于货币资产的效用价值。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前两种情况,说明生态资产和货币资产存在替代取舍关系,后两种情况说明自然资产和货币资产是共生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人造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折损和贬值,而生态资产在没有人为破坏或保护得当的情况下,在一定时候和条件下经济价值会逐渐增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追求可增值的生态资产,促进人类文明应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成为发展的趋势。
  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换句话说,要把先天的自然资源变成后天的旅游发展优势,是需要条件的。绿水青山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各地贯彻“两山”理论的过程中,都在围绕自己的生态环境优势,尤其是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来做文章。但要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仅仅靠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不够的。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生态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科学配比、相互协同。
  在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比如一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由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匮乏而陷入贫穷落后。相反,在一些自然环境虽然恶劣但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十分充裕的地方,经济却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山清水秀、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最终是否能实现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这四种资本是否都具备,是否存在明显的短板。
  在构成当代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之中,生态资本具有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当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自然资源变成生态资本,在生态资本不减少的前提下实现各类资本总量的保值增值。
  增加供给 开发生态产品
  当前,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产和提供包括旅游产品在内的生态产品以及具有生态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就业增量、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这就是生态红利。生态产品是生态红利的表象和终端结果。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就是把以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重新发掘生态价值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旦生态产品具有价值,使用者就必须“付费”,拥有者或守护者就可以从中获利。
  生态产品本身是有经济价值的。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努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一方面揭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等生态产品视作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和使用,根据不同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使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工作。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明确提出要“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将生态补偿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同年6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明确,将福建省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将贵州等4个省份列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付诸为实际行动。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从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不难发现,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关键在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让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切实感受到生产生态产品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快探索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有利于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实现优质生态产品的长效供给,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认为,通过“产业化”可以变现生态资源、实现价值增值。所谓生态产业化,就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质是针对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生态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将一产中的现代农业,二产中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三产中的旅游、体育、休闲、养老等产业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打造区域生态市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讲人 庄贵阳,整理中国旅游报记者 邢丽涛)
网站地图